新智元报道
一年一度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又发榜了!本期全球共有6938位科学家荣誉入选,与去年相比增加了336人。
「高被引科学家」榜单每年更新一次,由全球科学和知识产权最大的供应商之一科睿唯安所评选,旨在表彰世界各地在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杰出影响力的研究员。
这份榜单是根据上榜研究人员在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11年间发表的高被引用论文数量评选出来的。
入选标准为,论文的被引用数位居该领域全部论文中的前1%,考察范围为被SCI和Web of Science收录的论文。
中国继续追赶美国,中科院距第1仅一步之遥
本期评选,美国有2,764名高被引研究人员入选,占总名单的38.3%,低于2021年的39.7%、2020年的41.5%、2019年的44.0%和2018年的43.3%,入选比例连续3年下降。
中国内地今年继续排名第二,有1,169名研究人员上榜,占总人数的16.2%,高于2021年的14.2%、2020年的12.1%、2019年的10.2%和2018年的7.9%,连续4年获得提升,进一步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
排名  |  
      国家/地区  |  
      入选人次  |  
      占比%  |  
     
1  |  
      美国  |  
      2764  |  
      38.3  |  
     
2  |  
      中国内地  |  
      1169  |  
      16.2  |  
     
3  |  
      英国  |  
      579  |  
      8.0  |  
     
4  |  
      德国  |  
      369  |  
      5.1  |  
     
5  |  
      澳大利亚  |  
      337  |  
      4.7  |  
     
6  |  
      加拿大  |  
      226  |  
      3.1  |  
     
7  |  
      荷兰  |  
      210  |  
      2.9  |  
     
8  |  
      法国  |  
      134  |  
      1.9  |  
     
9  |  
      瑞士  |  
      112  |  
      1.6  |  
     
10  |  
      新加坡  |  
      106  |  
      1.5  |  
     
此外,排在前10位的国家均有100名以上高被引科学家上榜,包括德国(369人)、澳大利亚(337人)、加拿大(226人)、荷兰(210人)、法国(134人)、瑞士(112人)和新加坡(106人)。
虽然全部上榜的高引用学者的工作地点,大约分布在70个国家/地区,但82.9%来自榜单前十名的国家/地区,71.4%来自前五名的国家/地区。顶尖人才的分布呈现显著集中的趋势。
今年的榜单上,新加坡取代西班牙进入前10,上榜研究人员数量从去年的90名增加到106名,在全球高被引研究人员中所占份额达到1.5%。
具体的机构方面,哈佛大学有233名研究人员入选榜单,再次成为全球高被引研究人员最集中的机构。
中国科学院排名第二且与第一名仅差5人,缩小了与哈佛的差距,并有望在明年成为第一。
紧随其后的是美国的斯坦福大学(126人)和国立卫生研究院(113人)。他们的排名与上期相比没有变化。
宾夕法尼亚大学,今年已跻身前10名,从2021年的第17名跃升了7名。
本期榜单中,清华大学成为另一家杀入前十的中国大学/研究机构。
由于高被引研究人员从去年的58位增加到今年的73位,清华大学得以在榜单中力压麻省理工位居第5,这与上一期的第8名相比同样提升明显。
排名  |  
      高校/机构  |  
      国家/地区  |  
      入选人次  |  
     
1  |  
      哈佛大学  |  
      美国  |  
      233  |  
     
2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  |  
      228  |  
     
3  |  
      斯坦福大学  |  
      美国  |  
      126  |  
     
4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  
      美国  |  
      113  |  
     
5  |  
      清华大学  |  
      中国  |  
      73  |  
     
6  |  
      麻省理工学院  |  
      美国  |  
      71  |  
     
7  |  
      马克斯·普朗克学会  |  
      德国  |  
      67  |  
     
8  |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  |  
      美国  |  
      66  |  
     
9  |  
      牛津大学  |  
      英国  |  
      63  |  
     
10  |  
      宾夕法尼亚大学  |  
      美国  |  
      62  |  
     
中国:湖南大学成最大「黑马」,43名计科专家入选
本次评选除入选228人的中国科学院外,中国顶尖高校中,清华大学73人,湖南大学32人,北京大学31人,浙江大学29人,苏州大学26人,成为新一期拥有全球顶尖学者最多的大学。
与此同时,去年中国大陆高校前五名分别是清华大学(58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41人),浙江大学29人,北京大学(28人),苏州大学(23人)。因此湖南大学成为了本次评选的最大「黑马」。
排名  |  
      高校/机构  |  
      入选人数  |  
     
1  |  
      清华大学  |  
      73  |  
     
2  |  
      湖南大学  |  
      32  |  
     
3  |  
      北京大学  |  
      31  |  
     
4  |  
      浙江大学  |  
      29  |  
     
5  |  
      苏州大学  |  
      26  |  
     
6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5  |  
     
6  |  
      北京理工大学  |  
      25  |  
     
6  |  
      复旦大学  |  
      25  |  
     
9  |  
      电子科技大学  |  
      22  |  
     
10  |  
      中山大学  |  
      21  |  
     
姓名(英)  |  
      姓名(中)  |  
      高校/机构  |  
     
Cai, Xingjuan  |  
      蔡星娟  |  
      太原科技大学  |  
     
Cao, Jinde  |  
      曹进德  |  
      东南大学  |  
     
Chen, C. L. Philip  |  
      陈俊龙  |  
      华南理工大学  |  
     
Chen, Xiaofeng  |  
      陈晓峰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Cui, Zhihua  |  
      崔志华  |  
      太原科技大学  |  
     
Dai, Linglong  |  
      戴凌龙  |  
      清华大学  |  
     
Dong, Yucheng  |  
      董玉成  |  
      四川大学  |  
     
He, Debiao  |  
      何德彪  |  
      武汉大学  |  
     
He, Wei  |  
      贺威  |  
      北京科技大学  |  
     
Jin, Shi  |  
      金石  |  
      东南大学  |  
     
Leung, Victor C. M.  |  
      梁中明  |  
      深圳大学  |  
     
Li, Hongyi  |  
      李鸿一  |  
      广东工业大学  |  
     
Li, Jin  |  
      李进  |  
      广州大学  |  
     
Li, Xuelong  |  
      李学龙  |  
      西北工业大学  |  
     
Li, Yongming  |  
      李永明  |  
      辽宁工业大学  |  
     
Liang, Ying-Chang  |  
      梁应敞  |  
      电子科技大学  |  
     
Liao, Huchang  |  
      廖虎昌  |  
      四川大学  |  
     
Lin, Chong  |  
      林崇  |  
      青岛大学  |  
     
Liu, Derong  |  
      刘德荣  |  
      南方科技大学  |  
     
Liu, Jiajia  |  
      刘家佳  |  
      西北工业大学  |  
     
Liu, Yan-Jun  |  
      刘艳军  |  
      辽宁工业大学  |  
     
Ma, Jiayi  |  
      马佳义  |  
      武汉大学  |  
     
Ning, Zhaolong  |  
      宁兆龙  |  
      重庆邮电大学  |  
     
Peng, Mugen  |  
      彭木根  |  
      北京邮电大学  |  
     
Qi, Lianyong  |  
      齐连永  |  
      中国石油大学  |  
     
Ren, Kui  |  
      任奎  |  
      浙江大学  |  
     
Shao, Ling  |  
      邵岭  |  
      特斯联  |  
     
Sun, Xingming  |  
      孙星明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Tong, Shaocheng  |  
      佟绍成  |  
      辽宁工业大学  |  
     
Wan, Shaohua  |  
      万少华  |  
      电子科技大学  |  
     
Wang, Gai-Ge  |  
      王改革  |  
      中国海洋大学  |  
     
Wang, Huanqing  |  
      王焕清  |  
      渤海大学  |  
     
Wang, Xingyuan  |  
      王兴元  |  
      大连海事大学  |  
     
Wei, Leyi  |  
      魏乐义  |  
      山东大学  |  
     
Wu, Zheng-Guang  |  
      吴争光  |  
      浙江大学  |  
     
Yang, Guang-Hong  |  
      杨光红  |  
      东北大学  |  
     
Yu, Fei  |  
      于非  |  
      深圳大学  |  
     
Zeng, Xiangxiang  |  
      曾湘祥  |  
      湖南大学  |  
     
Zeng, Yong  |  
      曾勇  |  
      东南大学  |  
     
Zhang, Haijun  |  
      张海君  |  
      北京科技大学  |  
     
Zhang, Huaguang  |  
      张化光  |  
      东北大学  |  
     
Zhao, Nan  |  
      赵楠  |  
      大连理工大学  |  
     
Zou, Quan  |  
      邹权  |  
      电子科技大学  |  
     
特斯联首席科学家邵岭博士成为榜单中唯一的企业代表,还是阿联酋唯一的HighlyCited Researcher。同时,这也是他连续第5年获评「高被引学者」称号。
另外,与期刊论文相比,由于计算机科学领域相对更为重视在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和成果,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CS领域的专家学者可能较少出现在这个榜单之中。
「斜杠科学家」占比仅为5.5%
这是因为一些「斜杠」研究员不止在一个科学领域获得认可,使得上榜人数少于获得称号人数。
其中「临床医学」以466项成为本期上榜次数最多的领域,「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化学」和「社会科学」分别以303、270和270分列2-4位。
「数学」、「经济与商业」和「空间科学」则成为获奖次数最少的领域,分别颁发了52、92和93项奖项。
领域名称  |  
      奖项数量  |  
     
临床医学  |  
      466  |  
     
生物学和生物化学  |  
      303  |  
     
化学  |  
      270  |  
     
社会科学  |  
      270  |  
     
神经科学与行为  |  
      225  |  
     
材料科学  |  
      222  |  
     
免疫学  |  
      214  |  
     
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  |  
      206  |  
     
环境与生态  |  
      202  |  
     
精神病学和心理学  |  
      191  |  
     
植物和动物科学  |  
      185  |  
     
物理  |  
      176  |  
     
工程  |  
      153  |  
     
药理学和毒理学  |  
      153  |  
     
地球科学  |  
      148  |  
     
微生物学  |  
      129  |  
     
农业科学  |  
      116  |  
     
计算机科学  |  
      115  |  
     
空间科学  |  
      93  |  
     
经济与商业  |  
      92  |  
     
数学  |  
      52  |  
     
最后,在21项ESI领域高被引用的3981人中,只有219人(5.5%)出现在2个ESI领域中,32人(0.8%)出现在3个及以上领域,表现出跨领域的重大研究影响力。
https://ir.clarivate.com/news-events/press-releases/news-details/2022/Clarivate-Names-Worlds-Influential-Researchers-with-Highly-Cited-Researchers-2022-List/default.aspx
https://clarivate.com/news/clarivate-names-worlds-influential-researchers-with-highly-cited-researchers-2022-list/?campaignname=PR_leads_LeadGen_XBU_Global_2022&campaignid=7014N000001YYGc&utm_campaign=PR_leads_LeadGen_XBU_Global_2022&utm_source=twitter&utm_medium=so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