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是对一个国家韧性——包括其军队、经济及其集体士气——的终极考验。

俄乌战争对当代军事界产生了战略冲击。最初预测俄军将通过针对基辅的集中“闪电战”迅速获胜。相反,冲突演变为一场消耗战,兼具混合战争特征,但也包含大量经典常规战争元素。

这种传统方法(堑壕、炮火覆盖、防线加固)与新技术(无人机、卫星、网络战)并存的悖论,呈现了21世纪战争极其复杂的图景。在作战战区之外,所汲取的教训对所有现代武装力量都具有相关性。

乌克兰战争并未引发堪比核武器问世或二战期间闪电战出现那样的军事革命,但它确认并加速了已经显现的变革。无人机的大规模使用、商业卫星和开源情报的整合、制导火炮的精确性以及关键基础设施的核心作用,已将战场转变为信息和后勤与机动或蛮力同等重要的空间。

然而,这些创新并未带来决定性优势,因为每一项技术进步都迅速引发了反制措施,维持着消耗的平衡。因此,本质上的新意并不在于根本性的断裂,而在于进入了一个混合且持久的冲突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工业韧性、外部联盟和持续的技术适应将比任何单一武器或条令更能决定结局。这并不排除可能以各种形式出现的、能够决定性影响战争进程的突袭。

概括而言,主要的军事教训体现在八个层面:

  1. 战略与军事规划

    • 意外失误(高估自身能力,低估乌克兰抵抗)。
    • 目标需与可用手段相匹配的必要性。
    • 消耗战中长期规划重要性的教训。
  2. 情报与信息优势

    • 融合人力情报、信号情报、开源情报和图像情报的决定性作用。
    • 商业卫星、无人机和社交媒体的重要贡献。
    • 西方情报支持改变了力量平衡的证实。
    • 关于开源情报透明度的教训:信息不再能由国家完全垄断。
  3. 陆地作战

    • 阵地战和堑壕体系的再发现。
    • 传统炮兵与精确打击相结合的重要性。
    • 条令适应:诸兵种合成协作与指挥权下放。
    • 俄罗斯的后勤脆弱性对比乌克兰的灵活性。
  4. 空中与防空作战

    • 航空兵对抗现代防空系统的局限性。
    • 多层防空系统关键作用的证实。
    • 无人机作为对双方的颠覆性因素。
  5. 海战与制海权

    • 黑海作为具有决定性战略意义的次要战场。
    • 舰队面对海军无人机和岸基导弹的脆弱性。
    • 关于保障粮食出口海上通道安全的教训。
  6. 技术与信息战

    • 各类无人机(侦察型、打击型、自杀型)的兴起。
    • 卫星和商业网络作为战场规则改变者。
    • 电子战作为关键维度。
    • 信息作为战略武器——叙事战及其对公众舆论的影响。
  7. 动员与人力资源

    • 社会的韧性及其动员能力。
    • 军队的士气和训练问题。
    • 关于持久战巨大人员成本的教训。
    • 预备役训练和持续教育的重要性。
  8. 国际支持与跨国合作

    • 关于北约互操作性及快速整合不同系统的教训。
    • 跨国后勤作为乌克兰生命线的决定性因素。
    • 盟友政治、经济和情报支持的重要性。

1. 战略与军事规划

a) 俄罗斯闪电战的失败。俄罗斯联邦于2022年2月24日发起的初始计划旨在实施一场闪电战役(“闪电战”),目标是快速占领基辅[1]。其作战概念基于:

• 在多条轴线(北部、东部、南部)上同时发起攻击[2];

• 大规模使用机械化部队;

• 通过对关键基础设施进行空中和网络打击来瘫痪乌克兰。

该战略在几周内便告崩溃。俄罗斯高估了自身的军事实力,低估了乌克兰的抵抗意愿、民众对其武装部队的支持以及西方提供军事援助的速度。陆空军之间缺乏协调、后勤不足以及士气低落进一步放大了失败。

b) 乌克兰的弹性。另一方面,乌克兰采取了弹性防御战略,结合了:

• 对主要城市(基辅、哈尔科夫、尼古拉耶夫)进行纵深防御;

• 利用机动性进行快速反击;

• 借助西方卫星和情报网络提供的信息优势。

乌克兰指挥部展现出强大的适应能力,从领土防御转向反攻(2022年的哈尔科夫、赫尔松)。尽管其后在维持战略主动权方面面临困难(2023-2024年反攻),但乌克兰通过创新、社会弹性以及整合西方支持进行了弥补。

进攻规划的一个显著例子是乌克兰侵入库尔斯克地区(2024年8月 – 2025年8月),涉及估计为8,000至12,000人的混编部队。其核心由新组建的第22突击军以及在西方受训的空降机动旅和机械化旅组成,并得到志愿者和领土防卫部队的支持。这些部队装备了现代装甲车(防地雷反伏击车、悍马车、布拉德利战车、豹2坦克),广泛使用无人机进行侦察和打击,并运用了精确炮兵(海马斯火箭炮)。

战术侧重于突袭和机动性,实施快速袭击并占领防御薄弱的地区,目标是建立缓冲区并发出强烈的政治信号。然而,由于缺乏空中支援和后勤困难,成果的可持续性受限,俄罗斯逐渐收复了大部分领土[3]。

主要教训在于:展示性行动,即使战术上成功,也无法替代连贯且可持续的领土收复战略——但它们可能产生不成比例的心理和宣传影响。

c) 评估对手的教训。冲突的一个核心要素是战略误判。高估了自身的军事实力,低估了对手的抵抗意志。西方情报机构预见了入侵,但即便如此,他们也低估了乌克兰的长期韧性。

关键教训:军事规划不能仅基于技术或数量优势,还必须考虑更难以量化的因素——部队士气、社会动员、政治合法性以及国际支持。

d) 长期战略适应。随着战争转变为消耗战,双方都重新调整了战略:

• 俄罗斯从快速进攻作战转向阵地战,依赖坚固防线和消耗对手;

• 乌克兰试图通过对俄罗斯后勤进行精确打击和尝试突破战线来保持主动权,但资源限制降低了其有效性。

因此,时间成为一种战略武器:每增加一个月,乌克兰就能获得西方的军事和财政支持,同时给俄罗斯带来越来越大的成本。然而,俄罗斯继续施加军事压力,押注于两国之间人力和物资资源的差异,以及国际对乌克兰支持可能减弱。

部分结论。俄乌战争中的战略与军事规划表明,战场上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技术和数量,还取决于准确的预判、适应能力和社会韧性。俄罗斯的闪电战失败了,而乌克兰的防御则通过灵活性和整合西方支持取得了成功。

主要教训:任何战略都必须包含替代方案和现实的长期规划。

2. 情报与信息优势

a) 情报来源的融合。俄乌冲突最引人注目的方面之一是情报融合的决定性作用:人力情报(HUMINT)、信号情报(SIGINT)、开源情报(OSINT)和图像情报(IMINT)。

• 人力情报(HUMINT)对于理解对手意图[4]和识别内部弱点[5]仍然不可或缺。

• 信号情报(SIGINT)和图像情报(IMINT)提供了俄罗斯部队调动和后勤的持续态势图。

• 开源情报(OSINT)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来自商业或公共来源(社交媒体、公开可用的卫星图像)的数据有助于监控战场。

这种融合显著减少了“战争迷雾”,使乌克兰成为第一个几乎每一处动向都可见且有记录的战区。

b) 商业卫星与民用无人机——游戏规则改变者
• 商业卫星图像(来自Maxar、Planet、BlackSky等公司)成为一个持续的信息来源,不仅可供参与的武装部队使用,也可供媒体、独立分析师和全球公众使用。
• 乌克兰通过直接购买或西方伙伴的支持获得了此类图像,从而获得了重大的战略优势。
• 经过改装的民用无人机(大疆和其他低成本型号)完善了这一图景,被用于侦察、炮兵火力修正和精确打击。

结果:战场变得远为“透明”,实现战略突袭几乎变得不可能。

c) 西方支持与信息优势
• 美国和北约盟国向乌克兰持续提供战略和战术情报,包括关于俄罗斯部队调动、后勤基础设施和攻击计划的实时数据。
• 这种支持使乌克兰能够校准其防御、打击关键目标并抵消俄罗斯的数量优势。
• 一个显著的例子:截获的信号和卫星数据使乌克兰能够预判攻击,甚至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引导炮兵火力。

d) 开源情报(OSINT)在冲突中的作用。开源情报(OSINT)从根本上改变了战争的报道和分析方式:
• 来自公共来源(商业卫星图像、社交媒体视频、开放数据)的信息被广泛用于追踪和核实前线事件。
• 诸如贝灵猫(Bellingcat)、战争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等独立社群以及众多民间分析师得以记录部队调动、装备损失和打击行动——通常是实时的。
• 这意味着国家不再垄断战略信息:事件可以被公开监控和分析,使得隐瞒真相或操纵认知变得困难得多。
• 一个具有战略重要性的示例是私营公司SpaceX提供的“星链”(Starlink)卫星网络的使用[6]。

该系统使乌克兰即使在传统基础设施因俄罗斯打击而严重受损时,也能维持战略和战术通信。它为军事指挥控制提供了稳定链接,并为当局和民众提供了安全的互联网接入。其整合表明,在现代战争中,全球商业基础设施可以成为军事韧性的关键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对私营行为体的依赖引发了关于决策脆弱性的问题:对一个处于战争中的国家至关重要的系统的连续性,可能取决于单个人或公司的意愿和利益。

部分结论。乌克兰战争再次证实,信息优势可以弥补数量和技术上的劣势。人力情报(HUMINT)、信号情报(SIGINT)、开源情报(OSINT)和图像情报(IMINT)的融合、西方的支持以及获取卫星和无人机的能力,创造了一个近乎透明的战场。

主要教训:在现代战争中,信息不再仅仅是武装力量的“辅助”手段,而是一个可以决定作战结果的核心领域。

3. 陆地作战——阵地战的再发现

a) 阵地战的再发现。俄乌冲突最令人惊讶的方面之一是回归到令人想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斗模式:绵延数百公里的战壕、雷区、炮火覆盖和坚固防线。

机械化部队的机动性——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现代战争中的决定性因素——因防御的密度和便携式反坦克武器(“标枪”、“NLAW”、“铁拳”)的有效性而受挫。

这一现实导致了战线僵持和消耗战,领土收益以公里而非决定性攻势来衡量。

b) 火炮的核心作用。火炮再次被证明是“战场之王”,在经历了数十年空中力量和智能导弹成为焦点后,重新回到前沿。在乌克兰冲突中,火炮造成了双方总损失的70%以上。

• 俄罗斯严重依赖榴弹炮和多管火箭炮(“冰雹”、“龙卷风”、“飓风”)。

• 乌克兰获得了西方先进系统(M777、“凯撒”、“PzH 2000”、“海马斯”),使其能够对俄军纵深阵地进行精确打击。

这种竞争表明火力投送量很重要[7],但精度以及与实时情报的整合能够决定性影响力量平衡。

c) 防御工事和雷区。乌克兰2023-2024年的反攻表明,要突破由密集雷区和炮火保护的层层防线是多么困难。

俄罗斯修建了绵延数百公里的“防御墙”(苏罗维金防线),这使得基辅的每一次推进都代价不成比例。

教训:军事工程和领土防御正重新回到战略思维的前沿。

d) 后勤与补给[8]。陆地作战凸显了后勤的极端重要性:

• 俄罗斯因补给线过长且保护不力而遭受重大损失(例如,2022年3月基辅附近长达60公里的车队)。

• 乌克兰尽管资源远为有限,但得益于西方在弹药、燃料和备件方面的支持,使其能够维持抵抗。

事实证明后勤是决定性的:无论数量或技术优势如何,弹药或燃料的短缺都可能使整个攻势停滞。

e) 无人机技术——改变现代战争。俄乌冲突中最显著和最具创新性的方面之一是大规模使用无人机,这深刻改变了军事行动的进行方式。

无人机的普及与多样化。双方都使用了种类繁多的无人机——从改装商用微型无人机到第一人称视角自杀式无人机、重型无人机以及自主海军无人机。其低成本、商用部件的可获得性以及快速的适应性使得工业规模生产和大规模部署(包括蜂群部署)成为可能。

作战整合。无人机成为杀伤链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探测目标、实时传输坐标并引导火炮或导弹打击。它们与火炮系统的结合使用显著提高了战场的精度和反应速度。

专业化编队的兴起。无人机使用的升级导致双方军队创建了专门的编队。早在2023年,乌克兰就启动了“无人机军团”计划,由此建立了专门的无人机旅和营,拥有自己的训练、后勤和指挥结构。俄罗斯也遵循了同样的趋势,到2024年在其地面部队和空军中组建了专门的无人机团和部队。这标志着无人机从辅助手段转变为拥有自身决策链的独立武器。

反制措施与反无人机作战。无人机的大规模使用迫使双方发展特定的反制措施。双方都大力投资于:

• 电子战(干扰、欺骗、破坏指挥链路和GPS/格洛纳斯信号);

• 近程防空(自动火炮、光电导控机枪、可编程弹药、单兵便携式防空系统);

• 简易物理屏障(金属网、笼子、车辆和固定阵地上的轻质装甲)。

这些措施专门针对无人机,并将与关于空中与防空作战的子章节中讨论的更广泛的综合防空努力相辅相成。

条令影响:未来的冲突很可能将无人机整合为武装部队的核心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作为支援。专门单位的创建、专业化训练、融入作战计划以及后勤的适应,都明确表明了一次重大的条令转变。

f) 电子战。双方都大力投资于干扰通信、GPS和无人机控制信号。

电子战已被证明是一种“隐形武器”,对协调能力以及火炮或无人机的效能产生直接影响。

乌克兰受益于西方的支持,而俄罗斯则迅速适应了移动干扰系统。

教训:如果对手拥有有效的电子对抗能力,任何技术优势都不是稳固的。

g) 人的因素——士气、纪律与部队韧性。尽管俄乌冲突以技术快速进步为标志,但战场经验表明,与过去所有重大冲突一样,人的因素在战争中仍然是决定性的。

士气与战斗意志。战争已成为一场心理耐力考验。巨大的人员损失、持续不断的炮击、缺乏定期轮换以及战争持续时间的不确定性,逐渐侵蚀了双方的部队士气。尽管有外部支持,乌克兰军队面临身体和心理上的疲惫,而俄罗斯军队则深受士气问题困扰,尤其是在应征入伍者和被强制动员的士兵中。保持继续战斗的意志被证明是守住战线的基础。

纪律与部队凝聚力。那些保持纪律、凝聚力以及官兵之间互信的部队表现更好,即使在技术或数量处于劣势的条件下也是如此。经验表明,小型、训练有素、士气高昂的部队可以抵抗规模更大的部队,尤其是在阵地战中。

部队轮换与战备恢复。缺乏定期轮换导致慢性疲劳和战斗力下降。乌克兰逐渐实施了更严格的轮换政策,而俄罗斯则通过动员额外人员部分弥补了轮换的不足。主要教训:即使在消耗战中,身体和心理的恢复对于维持作战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心理韧性与压力适应。在持续炮火和恶劣生活条件下的战壕中每日生存,需要发展出个人和集体的应对机制。心理支持、战友情谊和贴近的领导成为关键因素。指挥结构能够保持沟通和使命感部队能更有效地承受压力。

普通步兵——从临时应变到加速专业化。

初始阶段(2022年2月-夏季):临时应变与严重短缺
• 战争对大多数乌克兰部队和相当一部分俄罗斯部队来说都是意外爆发的。
• 许多士兵是预备役人员、志愿者或训练极少甚至未经训练的应征者。
• 单兵装备通常很差:临时凑合或缺少防弹衣、缺乏现代头盔、个人武器过时(苏制库存的AKM、AK-74)、通信有限(个人手机)、没有夜视设备。
• 新组建的部队凝聚力和纪律薄弱,战术训练匮乏,尤其是在城市战或现代阵地战方面。

适应与加速训练阶段(2022年秋季-2023年夏季)
• 乌克兰在北约国家(波兰、英国、德国)启动了快速训练计划,重点训练步兵战术、联合作战以及西方武器的使用。
• 士兵开始接收标准化的防护装备(四级防弹背心、凯夫拉头盔、多地形迷彩服、战术靴)、加密通信系统和夜视设备。
• 俄罗斯部队也启动了对新动员士兵的加速训练,但往往不足且参差不齐;现代装备的短缺在俄方更为持续。
• 增加的战斗经验带来了更好的心理适应能力、改进的战术纪律以及老兵核心的形成,从而增强了部队凝聚力。

当前阶段(2024-2025年):专业化与专精化
• 乌克兰步兵现在通常装备精良,拥有现代武器(M4卡宾枪、AK-12、便携式反坦克系统、个人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战术平板)、安全通信和全面的个人防护。
• 来自精英部队和一些新组建部队(例如“风暴-Z”)的俄罗斯士兵也得到了更好的装备,但各部队之间的质量仍然不均。
• 持续的训练、轮换和前线经验已将普通步兵从临时应变的战士转变为为高强度、长周期战争做好相对充分准备的、网络化的、适应性强的战斗员。

影响 • 步兵的演变表明,没有对训练和单兵装备的持续投入,就无法长期维持高强度战争。
• 这也强调,技术进步并不能消除对训练有素、士气高昂、能够在极端条件下自主且守纪行动的士兵的需求。

条令影响。这场冲突证实,无论技术和自动化水平如何,战争仍然是人类的集体努力。士气、纪律和部队韧性必须被视为规划和实施作战行动的核心要素,与后勤、情报和火力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h) 对未来的教训
• 当技术面对组织严密的防御时,现代战争并不排除回归“经典”战斗形式的可能。
• 火炮和反坦克武器重申了其核心作用。
• 后勤和基础设施(道路、铁路、仓库)是主要的薄弱环节。
• 基于防御工事和地雷的领土防御仍然是力量倍增器。
• 通过无人机和卫星实现的战场透明度,使得大规模部队集结在不冒巨大风险的情况下变得不可能。
• 电子战和网络战是对传统武器库的补充,有时能抵消对手的技术优势。
• 廉价的攻击无人机正在成为核心角色,可与传统火炮相媲美,但依赖于持续的后勤和信息流。

部分结论。乌克兰的陆地作战表明,先进技术和现代侦察手段并未消除阵地战的静态和血腥本质。

火炮、防御工事和后勤主导着战场,成功取决于将机动性与精确打击相结合,以及条令上适应一个极其“透明”的环境。

当前的冲突说明了一种混合战争形式的出现,其中战壕和炮火覆盖与无人机、电子干扰和实时情报共存——并且战术上的随机应变与战略规划同样重要。

4. 空中与防空作战

a) 俄罗斯航空兵的局限性。尽管俄罗斯联邦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空军之一,但乌克兰冲突暴露了莫斯科无法取得制空权。主要原因包括:
• 低估了乌克兰的防空能力,特别是从战争最初几天就保持运作的S-300和“山毛榉”系统。
• 战斗航空兵与地面部队之间缺乏整合,降低了近距空中支援的效能。
• 条令上的弱点——过度侧重于大规模轰炸而非精确打击任务。

后果:俄罗斯军机被迫在远距离活动,使用远程导弹但无法主导空域。

b) 乌克兰的韧性与适应能力。乌克兰通过以下方式成功维持了综合防空体系:
• 发射装置的分散部署和机动性,以避免在地面被摧毁。
• 逐步整合西方系统:“国家先进地空导弹系统”、“IRIS-T”、“爱国者”、“SAMP/T”。
• 利用美国和北约提供的雷达及卫星数据。
这种适应能力使乌克兰成为一个教科书式的案例,展示了一个资源有限的国家如何阻止一个更强大的对手控制其空域。

c) 无人机——新的决定性因素。冲突中的一个创新要素是侦察和打击无人机的大规模使用:
• 俄罗斯使用伊朗提供的“见证者-136”自杀式无人机打击乌克兰能源基础设施。
• “巴伊拉克塔尔”TB2无人机及后来的西方无人机为乌克兰提供了廉价而有效的打击战术目标的手段。
• 双方都发展了用于精确战术任务的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的国内生产能力。
无人机通过低成本和不对称影响改变了平衡,将战场变成了一个被持续监控和争夺的空间。

d) 防空系统——防御的支柱。这场战争证实了,综合防空体系是一个遭到优势空中力量攻击的国家生存的关键。“爱国者”和“IRIS-T”系统拦截了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极大地降低了俄罗斯空袭战役的效能。
主要教训:任何空军若不能压制对手的防空系统,都无法取得制空权。

e) 对未来的教训
• 即使对于主要大国而言,制空权也不再是想当然就能获得的。
• 无人机和反无人机系统正成为军事架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 综合防空系统(具备近程、中程和远程分层能力)对于保护关键基础设施和城市中心至关重要。

5. 海战

a) 黑海舰队——从主导地位到脆弱性。战争初期,俄罗斯凭借其驻扎在塞瓦斯托波尔的舰队掌握着黑海的制海权。其目标包括:
• 控制乌克兰海岸线,
• 封锁港口(敖德萨、尼古拉耶夫),
• 支援南部的地面行动。
然而,乌克兰“海王星”导弹击沉“莫斯科”号巡洋舰(2022年4月)是一个转折点,证明了水面舰艇在现代武器和非对称战争面前的脆弱性。

b) 海上无人机——战术创新。乌克兰引入了能够打击停泊在港口或航行中的俄罗斯舰船的攻击性海军无人机。这些攻击限制了俄罗斯舰队的机动自由,并迫使莫斯科将其部分舰船转移至克里米亚东部的港口或新罗西斯克。
这一创新表明,即使是一个没有可比性海军的国家,也能通过廉价且适应性强的技术来挑战海上主导权。

c) 粮食封锁与经济战。俄罗斯利用黑海封锁乌克兰的粮食出口,试图对基辅以及依赖这些粮食的国家施加经济和政治压力。土耳其和联合国介入,促成了《黑海谷物倡议》(2022年7月)的签署,该协议断续续执行直至2023年莫斯科退出。
封锁表明,全球粮食安全可以被用作地缘政治武器,尤其影响到非洲和中东的脆弱国家。罗马尼亚和波兰成为了替代走廊,但物流成本更高。

d) 关于海上力量的教训
• 即使对于主要海军强国而言,主导一个海战区也不再是有保证的。
• 反舰导弹和海上无人机可以抵消大型舰队的传统优势。
• 控制商业航线和港口具有与地面作战同等的战略影响。
• 黑海已被证明是一个关乎地区安全的关键空间,罗马尼亚在其中扮演着增强的地缘战略角色。

6. 技术与信息战

乌克兰战争已被证明是第一场尖端技术和信息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高强度冲突,其重要性几乎与传统的陆、空、海军力量相当。

a) 无人机——从战术到战略。无人机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场:
• 信息重构:经过改装的商用无人机(大疆、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为战术单位提供了持续监视能力,减少了突发性因素。
• 攻击无人机:乌克兰在早期阶段使用了“巴伊拉克塔尔”TB2无人机,后来开发了廉价的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来打击装甲目标和防御工事。俄罗斯则以伊朗提供的“见证者-136”自杀式无人机作为回应,旨在消耗乌克兰的防空力量。
• 海上无人机为海战开启了新篇章,挑战了俄罗斯在黑海的统治地位。
无人机证明了技术上的不对称可以弥补现代航空兵或大型海军的缺失。

b) 卫星与信息域。西方的支持使乌克兰能够获取近实时的卫星图像,这对作战计划制定至关重要。私营公司(如Maxar和Planet Labs)和商业星座(如“星链”)对政府资源形成了补充,使获取天基信息变得民主化。
• “星链”确保了乌克兰指挥控制系统的韧性通信。
• 卫星能够快速识别俄罗斯军队的动向并校正炮兵火力。
这种整合证实了外层空间正在成为现代战争的一个关键维度。

c) 电子战。双方都部署了广泛的干扰和对抗能力:
• 俄罗斯使用电子战系统来干扰无人机和通信。
• 乌克兰在西方技术的支持下,开发了用于反制无人机和保护关键基础设施的系统。
结果:战场成为一个永久的电磁竞争空间,生存取决于持续的技术适应。

d) 网络战。网络攻击以关键基础设施(能源、通信、政府机构)为目标。然而,得益于西方的支持,乌克兰顶住了这些攻击,而俄罗斯未能导致乌克兰信息系统的崩溃。教训:网络韧性是国家安全的支柱,国际联盟可能具有决定性作用。

e) 宣传与信息战。这场冲突也是一场叙事之战:
• 俄罗斯试图通过“去纳粹化”和保护俄罗斯少数民族来为入侵正名——这一信息主要在国内和部分全球南方国家被接受。
• 乌克兰成功树立了英勇抵抗的叙事,赢得了西方公众的支持。
• 社交媒体成为了动员和宣传的工具,在认知领域的争夺与前线的战斗同样激烈。

f) 对未来的教训
• 商业技术(无人机、卫星、数字平台)可能在高强度冲突中具有决定性。
• 控制信息和叙事是军事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无人机、卫星、电子战和网络行动的整合定义了新的混合战争模式,胜利并非仅在于物理战场上的取胜。

7. 动员与人力资源

a) 俄罗斯——在部分动员与社会约束之间。战争开始后,认为可以通过一场快速的战役达成战略目标,而无须进行全社会动员。在初步失败后,被迫于2022年9月宣布进行部分动员,这是自1945年以来的首次。
• 约30万名预备役人员被征召,但训练和装备不足降低了他们的效能。
• 动员引发了社会不满,导致年轻人外流。
• 依赖从边缘地区征兵和使用雇佣兵(如“瓦格纳”集团),这缓解了主要城市中心的压力,但也引发了内部紧张。

b) 乌克兰——全面动员与社会弹性。乌克兰采取了全面动员的策略,将整个社会转变为抵抗力量。
• 领土防御网络吸纳了志愿者和预备役人员,形成了关键规模的战斗人员。
• 在政治领导力和西方支持支撑下的公众士气,成为了力量倍增器。
• 然而,随着冲突持续,乌克兰面临着人员枯竭、征募新兵困难以及年轻一代重大损失的问题。

c) 人员损失及其影响。尽管确切数字存在争议且通常保密,但双方都遭受了巨大损失——数十万士兵伤亡。
• 俄罗斯试图通过数量来弥补,动员一波又一波的新兵。
• 乌克兰依赖质量和西方的训练,但经验丰富人员的损失难以替代。
社会影响是毁灭性的:数百万家庭受影响,一代人遭受创伤,人口加速减少的前景尤其对乌克兰而言更为严峻[9]。

d) 关于动员的教训
• 准备不足的部分动员可能加剧内部紧张并削弱国家凝聚力。
• 社会韧性和民众支持对于维持战斗能力具有决定性作用。
• 巨大的人员损失使战争变成一场生存考验,政治意志必须与人力资源再生的能力相结合。

部分结论。俄乌冲突表明,在高强度战争中,尽管技术进步,人的因素仍然是决定性的。军队可以列装现代化装备,但若没有协调的动员、高昂的士气和社会的韧性,胜利是不可能的。

  1. 后勤与国防工业的作用——乌克兰依赖西方,而俄罗斯依赖长期生产能力;生产节奏变得具有决定性。
  2. 考验国家韧性——现代战争不再仅由军队进行,而是由整个社会(动员、士气、经济承受力)共同进行。

8. 国际支持与跨国合作

俄乌冲突表明,在现代战争中,没有哪个乌克兰规模的国家能够在没有持续、协调且持久的外部支持下长期维持一场高强度战争。乌克兰的生存和作战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动员和维持这种支持。

西方军事援助
• 美国、英国和欧盟/北约国家提供了大量武器、弹药、军事装备、无人机和防空系统。
• 美国提供了价值超过750亿美元的一揽子援助(军事、人道主义和财政援助),英国和德国各自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一揽子计划,而波兰、法国和波罗的海国家则提供了相对其规模而言意义重大的支持。
• 转让的武器既包括来自前华约国家库存的苏制时代武器,也包括西方现代系统(如“海马斯”火箭炮、“豹2”坦克、“爱国者”防空系统、以及准备提供的F-16战机)。
• 援助从紧急交付(2022年)发展为协调的、多年期项目(2023-2025年)。

情报与技术支援
• 西方情报机构(美国、英国、北约)向乌克兰提供了关于俄军部署和调动的实时数据,包括商业和军事卫星图像。
• 商业卫星网络(如“星链”)确保了稳定、抗干扰的通信。
• 西方私营公司与乌克兰军方合作开发了目标锁定软件、火力协调系统和无人机集成解决方案。
• 这种信息流在战场上创造了决策和快速反应优势,弥补了乌克兰在数量上的劣势。

后勤与经济支持
• 邻国(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成为运送武器、燃料、装备和人道主义援助的关键后勤走廊。
• 铁路和公路基础设施被改造用于重型装备的快速运输。
• 经济支持(赠款、贷款、预算援助)使乌克兰国家能够在内部经济崩溃的情况下,支付其军队、行政机构和基本服务的开支。

跨国合作与制度整合
• 乌克兰已逐步被纳入西方军事协调机制,参与同北约的规划和情报共享。
• 欧盟创建了“欧盟军事援助团乌克兰特派团”,在成员国境内培训了数万名乌克兰士兵。
• 七国集团和欧盟成立了联合工作组,负责乌克兰武装部队的长期重建和现代化。
• 建立了多国协调形式(乌克兰防务联络小组——“拉姆施泰因”模式),每月规划交付和培训事宜。

影响
• 冲突表明,在一个相互依存的时代,协调一致的外部支持可以部分弥补重大的内部缺陷,并能维持一个较小国家对抗数量上占优对手的作战能力。
• 跨国合作缩短了反应时间,加速了技术适应,并将乌克兰整合进一个事实上的西方军事网络,即使没有正式的北约成员资格。

为汲取灵感、保持真实性和表现力,我将引用一位不太知名的报人的话来结束:“战争不仅仅是一系列战斗的连续。它是一台心理机器,能够神圣化、颂扬、使人失望、使人野蛮——然后留下代代相传的伤疤。如果你不理解其中的机制、创伤、仇恨和神话,它们就会成为下一次烈火的燃料。”[10]

总体结论——俄乌战争的军事教训

• 俄乌战争表明,在现代冲突中,技术并不能取代人的意志和韧性——它只是在人本身已具备这些特质的地方将其放大。成功不依赖于单一武器,而依赖于将信息、后勤、士气和主动性迅速整合成一个连贯体系的能力。
• 在一个持久且混合冲突的时代,战争的胜利不再属于最强大的一方,而是属于最能适应的一方——那些能够将创新与纪律相结合,并在极端压力下实现力量再生的一方。

具体结论

这场冲突验证了前沿存在和真正的——而不仅仅是声明上的——互操作性的必要性。快速反应能力、后勤整合以及常规地面部队的战备状态再次成为主要优先事项,同时还包括对压力下的非成员伙伴的支持。

与地缘政治教训的关联

乌克兰的军事经验表明,除非得到联盟、经济韧性和政治合法性的支持,否则蛮力并不能保证胜利。 军事和地缘政治的教训都归结于同一个观点:一个国家在21世纪的生存和成功,取决于其将国家资源与国际支持网络整合的能力。

参考文献:

Borrell, J. (2022–2024). EU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Speeches and Briefings on the War in Ukraine. Brussels: European External Action Service (EEAS).

Brzezinski, Z. (1997). The Grand Chessboard: 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 New York: Basic Books.

Chatham House. (2022–2025). Russia, Ukraine and the Future of European Security. London: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CFR). (2023–2025). Geopoli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Ukraine War. New York: CFR.

Eurasia Group. (2023–2025). Global Geopolitical Risk Outlook. New York.

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ECFR). (2022–2025). Ukraine and the Future of Europe. Berlin.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ICG). (2022–2025). Crisis Watch: Ukraine and Russia. Brussels.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IISS). (2023–2025). Strategic Survey. London: Routledge/IISS.

Kissinger, H. (2014). World Order. New York: Penguin Press.

Mead, W. R. (2023). The Return of Geopolitics. Foreign Affairs, New York.

NATO. (2022–2025). Strategic Concepts and Communiqués (Madrid 2022, Vilnius 2023, Washington 2024). Brussels.

Organisation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 (OSCE). (2022–2024). Reports on the Impact of the War in Ukraine on European Security Architecture. Vienna.

RAND Corporation. (2022–2025). Russia, Ukraine, and the Future of the Global Order. Santa Monica, CA.

The Economist. (2022–2025). Geopolitics and Global Order after Ukrain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 London.

Wilson Center – Kennan Institute. (2023–2025). Russia, Ukraine, and the Post-Soviet Space. Washington DC.

BBC News. (2022–2025). Ukraine War – Analysis and Special Reports. BBC. Available at: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 (2023). Technology and Modern Warfare: Implications from Ukraine. Washington DC.

Chatham House. (2023). Ukraine: Lessons for the Future of Warfare. London: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European Commission – Eurostat. (2022–2025). Temporary protection for persons fleeing Ukraine – Monthly statistics. Brussels.

Financial Times. (2022–2025). Ukraine conflict coverage and defence industry analysis. FT Group.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IISS). (2023–2025). The Military Balance. London: Routledge/IIS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 (ISW). (2022–2025). Russia–Ukraine War: Daily Campaign Assessments. Washington DC.

Kyiv Independent. (2022–2025). Field Reports and Military Situation Updates. Kyiv.

Ministry of Defence of the United Kingdom (UK MOD). (2022–2025). Defence Intelligence Daily Updates on Ukraine. London.

NATO Defence College (NDC). (2022–2024). Ukraine: Lessons for NATO Defence and Deterrence Posture. Rome: NATO NDC.

NATO Cooperative Cyber Defence Centre of Excellence (CCDCOE). (2023). Cyber Operations in the Russo-Ukrainian War. Tallinn.

RAND Corporation. (2023). Adapting Operational Planning for High-Intensity Warfare: Lessons from Ukraine. Santa Monica, CA.

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 (RUSI). (2022–2025). Watling, J. & Reynolds, N. Preliminary Lessons in Conventional Warfighting from Ukraine. London: RUSI.

UNHCR. (2022–2025). Ukraine Situation – Operational Data Portal. Geneva.

Ukrainska Pravda. (2022–2025). Reports and Military Coverage. Kyiv.

https://diplomatmagazine.eu/2025/10/02/geopolitical-and-military-lessons-from-the-russia-ukraine-conflict/

成为VIP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2

相关内容

人工智能在军事中可用于多项任务,例如目标识别、大数据处理、作战系统、网络安全、后勤运输、战争医疗、威胁和安全监测以及战斗模拟和训练。
军事人工智能:乌克兰战争的经验启示
专知会员服务
31+阅读 · 4月2日
《21世纪战争中的围攻作战》70页报告
专知会员服务
31+阅读 · 3月1日
从俄乌战争中汲取的地理空间情报教训
专知会员服务
27+阅读 · 2024年11月24日
《俄乌战争中的卫星角色》最新56页报告
专知会员服务
36+阅读 · 2024年9月24日
《俄乌战争如何结束及其对常规军备控制的影响》
专知会员服务
30+阅读 · 2023年6月20日
俄乌战争 |《俄罗斯的信息战》美智库报告
专知会员服务
96+阅读 · 2023年3月1日
俄乌战争 |《乌克兰外国战斗人员的构成和挑战》论文
专知会员服务
26+阅读 · 2023年2月15日
《多域作战环境下的军事决策过程》
专知
111+阅读 · 2023年4月12日
美军电磁频谱战的发展及启示
科技导报
16+阅读 · 2019年3月25日
俄罗斯情报工作浅析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
12+阅读 · 2018年8月13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1+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2+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Arxiv
0+阅读 · 10月8日
Arxiv
0+阅读 · 10月7日
Arxiv
0+阅读 · 10月6日
A Survey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Arxiv
484+阅读 · 2023年3月31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军事人工智能:乌克兰战争的经验启示
专知会员服务
31+阅读 · 4月2日
《21世纪战争中的围攻作战》70页报告
专知会员服务
31+阅读 · 3月1日
从俄乌战争中汲取的地理空间情报教训
专知会员服务
27+阅读 · 2024年11月24日
《俄乌战争中的卫星角色》最新56页报告
专知会员服务
36+阅读 · 2024年9月24日
《俄乌战争如何结束及其对常规军备控制的影响》
专知会员服务
30+阅读 · 2023年6月20日
俄乌战争 |《俄罗斯的信息战》美智库报告
专知会员服务
96+阅读 · 2023年3月1日
俄乌战争 |《乌克兰外国战斗人员的构成和挑战》论文
专知会员服务
26+阅读 · 2023年2月15日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1+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2+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