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军队自2022年2月全面对乌行动以来,通过优化自身以打一场阵地战,经历了一场迅速而全面的转型。俄罗斯军队在此优化过程中其力量有所退化,现在很可能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有效机动战。俄罗斯军队修订了从战役军团到连队各级单位的结构、装备和战术,以使自身能够用训练不充分人员、不足的装甲车辆和先进弹药储备以及拙劣的指挥控制来打一场阵地战。当前的俄罗斯军队只能实施阵地进攻行动以支持其胜利理论——即耗垮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并维持乌克兰无法逆转的缓慢领土推进——而目前无法实施重大的战役机动。

在乌克兰的主要战斗行动通过谈判结束或暂停后,俄罗斯军队不能也不会简单地重建其2022年以前的部队结构和能力。如果西方预测俄罗斯对北约的中期军事威胁的工作不是基于对以下方面的透彻理解,那么这些工作将存在危险的缺陷:俄罗斯军事文化;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的当前能力(而非2022年以前的评估);以及将塑造俄罗斯军队经验总结工作和重建工作的结构性因素和变量。

俄罗斯军队极有可能试图重建一支能够进行某种形式机械化机动的力量。体制性问题和文化约束将阻碍——但不会完全否定——俄罗斯设计和实施有效重建计划的行动。到2030年,俄罗斯军队的重建工作将把俄罗斯军队2022年以前的部队结构要素、其当前为阵地战所做的调整以及渴望获得的精确打击能力结合成一支混合力量,并且不会追求其中任何一种路径而排除其他。在乌克兰的作战经验将塑造下一代俄罗斯军官,并且尽管存在对诚实总结经验教训的体制性约束,俄罗斯军队仍将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从乌克兰的学习成果。然而,部分或低效重建的俄罗斯军队仍然能够威胁北约和美国的利益。西方的预测绝不能假设俄罗斯部队短期内将无法威胁北约,因为它们目前无法在乌克兰对抗高效的乌克兰武装部队(UAF)实施战役机动。北约须更新其2022年以前对俄罗斯能力的评估,并更新其威慑或击败俄罗斯未来对欧洲行动的准备。

截至2025年的俄罗斯常规军事能力

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战争初期的表现是对其预期作战方式的偏离,而非存在固有缺陷的俄罗斯战争方式的直接体现。俄罗斯及其前身苏联的战争方式核心在于:有意通过相对僵化的战术来弥补单兵素质较低的劣势,从而设计出能够兼顾部队战术局限性的有效战役行动。俄军部队会背诵并反复演练一套战斗命令预案,战术军官从中选择既定方案并仅作最小调整以适应当前态势,而非采用西方那种在参谋支持下为每种情况定制专属计划的正式方法。该体系使高级指挥官能够通过大量单个简单但可快速执行且可预测的战术行动的累积效应,来实现战役复杂性和有效性。现代俄军继续沿袭苏联的优化做法,将决策权集中于集团军及以上层级,以在大规模常规战争中充分利用数量有限的合格军官。

这种俄式及苏式战争方式若执行得当可高度有效,例如在二战末期,俄军至今仍将二战中的苏联经验视为有效的常规机动战的理想范本。那种根深蒂固的流行观念——“俄罗斯压路机”,以及认为苏联及其延续体现代俄罗斯仅通过消耗拖垮对手来赢得战争的想法,是不准确的,并直接导致了对当代俄罗斯能力的错误认知。三大主要因素使得红军能够有效利用其规模优势达成战役和战略效能,尤其在二战末期:

• 首先,红军随时间推移发展出卓越的“战役法”,并专注于战役层面效能而非战术层面技能。

• 其次,到战争结束时,红军并非仅是规模庞大但素质低下的力量——苏联除大量普通步兵师外,还部署了高质量的突破和扩张战果兵团。

• 第三,苏联为打一场关乎存亡的总体战进行了全面动员,动用了真正庞大的人力和物力基础,并通过“租借法案”获得了大量国际支持。

然而,俄军在乌克兰并未有效效仿此苏联模式。俄军人员和军官原本相对较低的素质已急剧下降;俄军命令流程已崩溃;俄军“战役法”与战前意图及表面效仿的苏联实践相去甚远。不过,俄军对现代战争的理想化看法直接影响了其指挥官为应对能力退化、在乌克兰进行阵地战而做出的调整。

俄军已调整其战略和战役指挥结构以适应在乌克兰的阵地战,并将其战时调整固化为未来战争的计划性做法。普京于2023年1月11日任命总参谋长瓦列里·格拉西莫夫大将为战区司令,该职务由其担任至今。格拉西莫夫指挥五至七个“军队集群”,每个集群下辖若干集团军及其他独立单位。当前指挥结构符合2022年前条令中为大规模战争设定的俄军指挥结构预期,尽管因在平时由两个军区负责的战区部署多达七个“军队集群”而高度压缩。克里姆林宫于2025年2月发布指令,将“军队集群”正式确立为新的总参谋部直属局,并将军区重组为纯粹的部队组建行政管理机构而非联合指挥部,这将其在乌克兰的事实结构制度化,并回归历史上苏联对军区和平战时期方面军级司令部的处理方式。自2022年以来,俄军已很大程度上将集团军和军级部队转变为负责固定战线地段的静态司令部,这是为在指挥控制能力下降情况下进行阵地战所做的优化。同样,俄军师级部队主要作为缩微版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司令部运作——指挥其兵力不足的建制营以及配属的“独立团”和各种其他支队在固定轴线上作战。该兵力结构在阵地战中有效,但俄军野战集团军在未来任何机动作战阶段,若未经广泛重建和改革,很可能难以整体实施机动。

自2022年以来,俄军已在营和连级将自身转变为一支为阵地战中缓慢进攻而优化的力量,功能性放弃了实施机械化机动作战的能力,并接受了一个依靠高伤亡换取有限战果的体系。俄军在战争初期遭受严重损失后,放弃了其在2022年行动时使用的、理论上灵活但高度脆弱的机械化“营战术群”。俄军决定以超百个“营战术群”对乌克兰,而非动员并满编部署其旅和团,这实际上将俄军锁定在一种退化的兵力结构中,直至2023年甚至2024年。然而,俄军在2023年和2024年成功适应了这些限制,放弃“营战术群”模式,并优化其战术单位结构和战术以适应缓慢的阵地战。俄军当前战术是对其退化的指挥控制能力及当前战争阵地战性质的有效适应。在其退化的兵力结构限制内,俄军在战术层面仍相对灵活且具有迭代能力。俄军部队发展了专业化的亚战术单位结构和突击战术,依靠速度与分散机动来绕过或突击遭火力破坏或被视为弱点的乌军阵地。此方式人员消耗极大且仅能实现缓慢推进,但俄军似乎判定其损失率可承受,且缓慢推进速度符合其战略需求。

俄军已发展出一种“最低限度够用”的战役法形式,能在对抗战线过长的乌克兰防御中取得极其缓慢的战役性胜利,但俄军进攻方式无法有效转化为大规模机动作战,且不会在中短期内导致乌克兰迅速崩溃。俄军很可能在2025年初制定并推广了一种基于2024年初夺取阿夫迪伊夫卡经验的战役进攻方式,以实现稳步推进。俄军已表现出能够发现并利用乌军阵地的战术弱点,切断乌军交通线,并缓慢包围关键定居点以迫使乌军撤退避免被围。这种有限的战役法确实支持克里姆林宫在乌克兰的消耗制胜理论,尽管代价巨大且进展极缓。然而,俄军无法实施快速战役机动,且关于俄军相对有效战役法的讨论,绝不能外推并与2022年前现代俄军在大规模常规战争中的预期能力,或当代俄军仍奉为楷模的有效苏联战役法相提并论。

自2022年2月以来,俄军为适应阵地战而优化其部队的一系列决策将塑造并制约俄罗斯当前及未来的重建努力。俄军高级官员多次表示意图重建一支能够与北约进行大规模战争的部队,而截至2025年8月俄军所部署的退化部队将是此努力的起点——而非俄军在2022年前并不存在的预期能力。俄军承认其作为阵地战力量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工作的意愿,将极大影响俄军重建努力的一致性,并影响其部队构成对北约前线国家有限但严重挑战的速度。

俄罗斯军事力量重建预测

俄罗斯军事力量的重建工作将汲取三种路径的要素,每一种路径都侧重于一种预期的常规战争主要方式。

• 试图恢复机械化机动能力,途径是结合恢复俄军2022年以前的能力与结构;重新审视苏联时期大规模机械化兵团的概念;以及发展新的适应性方案以使装甲力量在现代战场上具备生存能力。

• 进一步投资于俄军在乌克兰开发的、旨在实现阵地战进攻行动的能力与战术技术,例如徒步步兵战术及使用无人机的精确战术火力——其中许多努力将构成在现代框架(而非2022年前的框架)下恢复机械化机动能力的一部分。

• 重新审视俄军曾追求的、旨在部署具有战役级重要性的先进精确打击能力的理想化努力(目的是为了实施“非接触战争”),但这些能力在2022年前并未完全发展和部署。

俄罗斯军队不会追求其中任何一种重建路径而排斥其他路径,也不会试图重建其2022年前的部队结构。对俄军重建的预测应集中于评估俄军将在中期追求这三种路径之间的何种平衡。

俄军研究过往及进行中战争的经验教训以指导未来能力发展的概念性方法——其方法和形式很大程度上源自苏联军事思想——将塑造其研究从对乌克兰行动中可能汲取的经验教训的方式。俄罗斯军事专业人员将军事科学视为一个基于严谨调查和随时间演变的领域,从而导向发现战争的客观规律。俄军保留了苏联对战争不断变化的特性及俄罗斯面临的战略威胁环境进行创新性和创造性思考的关注。俄罗斯和苏联的军事思想很大程度上将军事史研究融入其未来战争准备中,并且可以说比西方军队做得更多——或至少以更系统化的方式进行。俄军将以二战后苏联的学习努力为典范,将其作为有效快速评估从一场大规模常规战争中汲取的经验教训并在全军传播学习和适应性调整的模型。西方分析家必须在俄罗斯军事思想的背景下评估俄方关于乌克兰经验教训的讨论以及俄方当前的重建努力,而非简单套用西方概念。

2022年前俄军对现代战争可能特性的评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在乌克兰的表现,并将继续驱动俄军的重建努力——尽管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呈现阵地战特性。可以说,俄军在21世纪比北约更关注大规模常规战争,尽管在西方关于俄罗斯威胁的讨论中,俄方关于非常规或混合战争的思想很突出。俄军曾预计精确火力和分散化、机动的陆地作战将主导下一场大规模常规战争,但俄军在乌克兰未能有效实施战前的理论方法。俄军是一个具有技术前瞻性的机构,但资源投入不足和研发限制(与北约军队相比)历来限制了俄军实施其期望的以技术为中心的部队设计和条令开发的能力。然而,俄军在乌克兰的技术创新并不出人意料,并且俄军的重建努力极有可能试图以某种方式修正2022年前俄军对现代战争的构想。

俄军在中期内极不可能接受其仅是一支阵地战力量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其当前在乌克兰的能力。军队通常不会为其不希望进行的战争类型做准备——而俄军本意并非在乌克兰打一场阵地消耗战。2022年前的俄军讨论强调了进行无完整统一战线的分散化机动战斗的需要,以及通过快速机械化机动与潜在核升级相结合来快速战胜北约,而非在一场持久冲突中拖垮北约。历史上对战役层面速度和兵员数量的注重;以及避免未来阵地战的愿望,都将推动俄军试图重建一支具备机械化机动能力的部队——即使其在此能力上面临限制。

俄军几乎必定会尝试重建一支具备一定机械化机动能力的部队。俄军很可能继续纠结于其在2022年前就面临的相同矛盾:既希望部署集中的苏式大规模兵团,又正确评估出现代战场对分散和机动性的需求。俄军至少将尝试发展相关能力——例如改进的电子战、动能反无人机系统和新式装甲,以及完善的战术条令——以提高装甲部队在战术层面的生存能力,并很可能尝试重新评估其战役法。俄军几乎不可能不认识到,现代战场规模庞大且无处不在的杀伤力使其直接回归2022年前理想化的部队结构和条令等同于自杀。俄军当然可能会重新采用其2022年前部队结构或过去苏联实践中的某些要素作为重建后部队的组成部分,但任何恢复机动能力的努力都将包含2022年前实践与新创新的要素。

俄军为进行阵地战而采取的适应性调整本身是有效的,并且可以也几乎必定会被整合进俄军恢复机械化机动的努力中。俄军能够也将会把其为进行阵地战而最初实施的个别适应性调整整合到其未来的重建努力中,而不必全盘接受阵地战作为一种理想方法。下一代俄军军官将在这场战争中成长起来,其中至少有一部分人会推动将其在乌克兰相对有效使用的适应性调整融入俄军未来能力中。甚至总参谋长瓦列里·格拉西莫夫大将及俄军中其他相对的“传统主义者”也可能认识到无人机和其他创新技术的重要性。

俄罗斯军事文化不会单独阻碍俄军重建,并且俄军在其重建一支具备机械化机动能力的部队的努力中,很可能展现出一定的创造性和体制上的严谨性。俄军已经适应了在乌克兰打一场阵地战,并且可能被迫再次这样做,但俄罗斯军事文化和历史上的体制压力极有可能推动其试图避免阵地冲突,并通过一支重建的机械化部队来快速赢得战争,而不是将自身优化为有意打一场未来的阵地战。俄军正以其2022年前一贯的方法来应对乌克兰战争的阵地战特性:用技术方案应对作战和战术挑战,以回应战争特性的变化。俄军正在积极投资于创新解决方案——例如集中管理的无人机部队和改进的反无人机系统——甚至俄军中的传统主义者也可能会接纳相当程度的创新。

成为VIP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6

相关内容

人工智能在军事中可用于多项任务,例如目标识别、大数据处理、作战系统、网络安全、后勤运输、战争医疗、威胁和安全监测以及战斗模拟和训练。
《当前和未来高强度作战中的火炮》最新65页报告
专知会员服务
34+阅读 · 2024年10月4日
《俄罗斯军队的未来及其变革能力》最新92页
专知会员服务
26+阅读 · 2024年4月9日
《俄罗斯核武器:条令、力量和现代化》47页报告
专知会员服务
39+阅读 · 2023年4月6日
人工智能和军备控制,80页pdf
专知
13+阅读 · 2022年11月2日
《俄罗斯人工智能和自主性》258页报告
专知
34+阅读 · 2022年7月30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24+阅读 · 2017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6+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1+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8+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7+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3+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A Survey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Arxiv
487+阅读 · 2023年3月31日
Arxiv
25+阅读 · 2023年3月17日
VIP会员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24+阅读 · 2017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6+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1+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8+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7+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3+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