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水平升高会损害防御行动,影响决策制定和作战效能。当前的模拟通常缺乏情绪适应性,限制其为高压力场景下的人机团队做好充分准备的能力。本研究提出了一个模拟框架,用于在人机防御团队中建模、监测和缓解情绪过载,利用实时生理和行为输入为自适应AI决策提供支持。尽管AI在防御领域的应用正在扩大,但大多数系统仍然是逻辑驱动的,忽略了人类的情绪和认知状态。我们引入了情感知觉的AI智能体,能够根据操作员的压力水平动态调整任务负荷,从而提高任务成果和应变能力。所开发的基于马尔可夫状态转移的离散事件模拟模型,利用心率变异性(HRV)和皮肤电反应(GSR)等生理指标来驱动情绪状态的转移。一项包含100个智能体的30,000步模拟比较了“情感知觉AI”和“情绪不感知AI”。状态转移概率源自情感计算研究,并通过多模态数据模型进行整合。情感知觉AI条件下,操作员保持在“平静”状态的时间占40.6%(标准差 = 7.7),而情绪不感知条件下为33.1%(标准差 = 6.8)。高风险的“过载”状态发生率从33.3%降至26.2%,减少了21.4%。统计分析证实了显著差异,t (99) = 25.84, p < .001, Cohen’s d = 1.04,突显了情绪自适应系统在增强应变能力方面的功效。未来的工作将探索将该框架集成到虚拟现实训练模拟和AI辅助任务规划中,以便在防御场景中提供自适应支持。
在现代防御行动中,人机编队对于在压力下管理复杂任务至关重要,AI在确保人员监督的同时,辅助进行监视、目标识别和策略调整(Chen等人,2025年)。本研究将“量化自我”运动的原则——即利用持续的生物特征监测进行个性化优化——扩展到军事背景。它展示了实时生理数据如何为AI系统提供信息,以提升作战人员表现,同时防止过度压力。认知负荷,即处理信息所需的脑力消耗,影响操作员的表现,引发压力,从而阻碍决策制定和反应时间(Kallinen & Ojanen, 2023年)。研究表明,军事行动会诱发显著的生理应激反应,这种反应在长时间的培训和作战期间可能持续存在(Corrigan等人,2023年)。当前的防御AI系统常常在信任校准、决策自主性和适应性方面存在困难,经常忽视人类操作员的情绪和认知状态(Chen等人,2025年;Khare等人,2024年)。基于可穿戴传感器技术和情感计算的进步,情感知觉AI系统能够根据压力指标调整任务负荷,为缓解这些影响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方法(Vistorte等人,2024年;Haque等人,2024年)。研究表明,心率变异性(HRV)、皮肤电反应(GSR)和脑电图(EEG)等信号反映了情绪状态和认知负荷(Haque等人,2024年;Nechyporenko等人,2024年;McDuff等人,2014年)。HRV、GSR和EEG的多模态传感器融合提高了压力预测的准确性,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在受控环境中达到了85-95%的性能(Raza等人,2024年;Gohumpu等人,2023年)。本研究提出了一个模拟框架,用于评估情感知觉AI在高压力防御场景下管理认知负荷的有效性。与传统模拟不同,该模型使用来自“汽车驾驶员压力识别数据集”(Healey & Picard, 2005年)的真实生理数据(HRV和GSR)来精确模拟人的压力状态。该模拟采用基于马尔可夫的离散事件模型来捕捉“平静”、“压力”和“过载”状态之间的转移,并利用了100个具有不同原型的虚拟智能体。主要目标是比较能根据压力检测调整任务负荷的“情感知觉AI”与不能自适应的“情绪不感知AI”。结果表明,情感知觉AI更可能使操作员保持在“平静”状态,从而提升如反应时间、视觉准确性和推理得分等性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