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通过整合无人机协同攻击战术与适应性改进,正在乌克兰战场获得重要优势并推动其对乌关键城镇的攻势。俄军的无人机适应性改进很可能实现了部分“战场空中遮断”效应:即使用空中力量打击前线近纵深目标以在短期内影响战场作战[1]。过去三年间,因对方防空与电子战体系的高度密集和先进性,乌俄双方均未能有人机或无人机实施战场空中遮断,但俄军当前正通过其攻势行动实现部分战场空中遮断效果[2]。俄罗斯的盟友(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使其能够开发并扩大生产具备更强电子战抗干扰能力、更远作战距离、更高速度及恶劣环境适应性的无人机。乌克兰及其伙伴必须紧急投资不依赖电子战的动能反无人机系统,以保障近纵深区域乃至前线阵地的安全。
俄军正积极通过战术无人机对乌克兰地面交通线实施战场空中遮断并取得成效,从而推动其在乌东地区的攻势。战场空中遮断是指运用空中力量打击前线近纵深目标以在短期内影响战场作战[3]。这些具有作战意义的目标包括道路、铁路与桥梁(支撑地面交通线的基础设施)、指挥所、弹药库、集结区域及训练场地。简言之,战场空中遮断旨在剥夺敌方维持战场作战所必需的关键后勤线路与设施的使用权。乌克兰军人与分析人士报告称,俄军最早于2025年冬春季开始在全战线系统性地使用战术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与巡飞弹药打击乌地面交通线及其他重要作战目标,有效利用这些无人机在2025年夏季攻势前切断乌军后勤[4]。乌方消息指出俄军此前仅在前线战场使用战术无人机,但现已调整这些无人机以打击乌近纵深区域[5]。俄军近期在利曼、锡韦尔斯克、康斯坦丁诺夫卡、波克罗夫斯克与新帕夫利夫卡方向取得显著进展,这很可能是在采用新型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与巡飞弹药改进型实现有限战场空中遮断效果后发生的。
过去三年间,由于对方防空与电子战体系的密度与先进性,乌俄双方均未能使用有人机或无人机实施战场空中遮断[6]。俄军主要使用飞机对乌深远后方基础设施实施远程导弹打击,并沿前线发射滑翔炸弹,但未直接在战场上空使用飞机。乌克兰在2022年赫尔松反攻中证明使用地面系统至少可实现部分战场空中遮断——当时乌军使用美国提供的“海马斯”火箭炮剥夺了俄军对安东尼夫斯基桥与卡霍夫卡水坝公路的使用权[7]。受有效载荷限制,乌俄双方的无人机均无法完全实现战场空中遮断效果(如摧毁桥梁或高速公路)。然而,无人机正日益瞄准地面交通线上的单个车辆、战壕等防御工事以及能实现类似战场空中遮断效果的基础设施目标。这些遮断效应包括阻止敌方增援与补给及时抵达前线。
据报告,俄罗斯部队正通过战术无人机剥夺乌克兰军队使用位于近纵深区域关键高速公路与地面交通线的能力,此举加剧了乌军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与东部要塞地带的防御作战困难。乌克兰政府自七月十六日起临时禁止平民使用多布罗皮利亚-利曼T0514高速公路位于克拉马托尔斯克、谢尔希伊夫卡、安德烈伊夫卡与多布罗皮利亚之间的路段,原因系俄罗斯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构成的威胁升级[8]。T0514高速公路是一条重要地面交通线,其走向与当前战线平行并延伸至顿涅茨克州的乌克兰要塞地带,连接乌军在克拉马托尔斯克的主要后勤枢纽,并贯通多布罗皮利亚附近波克罗夫斯克方向乌军残余地面交通线。该公路距活跃战线二十五至五十四公里,表明俄军战术无人机能力显著提升,可威胁较以往更纵深区域的乌军地面交通线。乌克兰顿涅茨克州行政长官瓦迪姆·菲拉什金报告称,俄军无人机“完全控制”T0514及其他未指明高速公路,可能暗示俄军已对该公路建立火力控制(即在未物理占领情况下剥夺乌军使用道路的能力)[9]。菲拉什金表示乌军正沿T0514等高速公路部署反无人机网,以防御现代化俄制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兰开斯特”巡飞弹药及其他未指明无人机[10]。他特别指出,乌当局向康斯坦丁诺夫卡、波克罗夫斯克与米尔诺格勒运送人道主义与医疗援助面临困难,因俄军使用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尤其是光纤无人机)对通往这些城市的全部道路维持火力控制[11]。俄方消息源亦在2025年7月中旬传播显示高速公路遭摧毁卡车的影像,声称该画面证明俄军正以战术无人机遮断T0514公路[12]。
俄军无人机对地面交通线上乌军装备的打击,使其在经历数月消耗战后于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快速推进。俄军无人机重点打击罗金斯克(波克罗夫斯克东北三公里处)关键T0515公路上的乌军车辆,该公路是波克罗夫斯克方向乌军仅存的两条地面交通线之一。乌军人员于2025年7月末称,由于俄无人机对T0515公路乌军车辆的袭击,波克罗夫斯克北翼后勤问题已“极其严峻”[13]。一名乌军人员表示俄军每日在T0515公路上摧毁二至三辆乌军车辆,迫使乌军人员徒步运送补给,加剧了波克罗夫斯克方向的防御作战困难[14]。乌克兰电子与无线电战专家谢尔希·“闪电”·别斯克列斯特诺夫引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某未指明医疗设施数据称,乌军与平民所受伤害的百分之七十源自高速公路沿线的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攻击[15]。俄军持续远程无人机打击可能迫使乌军改用替代道路并进一步延长地面交通线,这 likely 影响依赖装备、补给与人员持续流动的乌军防御作战。俄军无人机正在实现剥夺乌军使用地面交通线的效果,而无需如传统战场空中遮断那样物理摧毁交通基础设施。
俄军正通过战术无人机限制乌军在即时纵深区域的机动,阻碍其部队轮换与后送任务。乌方消息源观察到战场“杀伤区”或称争议“灰色地带”——即紧邻前线、大量战术打击与侦察无人机对进入该区域的任何装备人员构成高度风险的区域——已延伸至距前线至少十公里处[16]。部分乌方消息源指出2024年的“杀伤区”仅五百米至两公里,但因无人机技术创新在2025年急剧扩大[17]。一位在康斯坦丁诺夫卡方向作战的乌军人员称,任何试图在前线五公里内活动的车辆“等同于终结”,而在十公里范围内机动的车辆仍面临俄军无人机打击风险[18]。一位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多布罗皮利亚附近作战的乌军人员同样表示,使用车辆进行后勤补给“近乎自杀行为”,乌军需徒步十四公里向前线输送物资[19]。乌方消息源指出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的广泛使用正加剧即时纵深区域的机动困难,导致乌军不得不长期滞留前线无法轮换[20]。乌军人员还表示进出前线与维持战场后勤愈发艰难[21]。这些状况可能使乌军在缺乏有效反制措施的情况下,越来越难以恢复机动能力甚至维持现有阵地。
俄军无人机还助力其在历来作战困难的利曼与锡韦尔斯克方向林区推进。别斯克列斯特诺夫于2025年3月警告称,俄军已提升使用光纤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遮断乌军林区地面交通线的能力(如利曼与锡韦尔斯克方向的谢列布良斯克森林)[22]。他指出俄军光纤无人机正日益剥夺乌军沿林区道路安全机动的能力,这些道路此前因树木遮蔽而免受俄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威胁。别斯克列斯特诺夫解释道,树木覆盖曾使俄军极难操作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打击丛林深处目标,因树木会干扰无线电信号。他表示俄军现通过瞄准沿林区道路行驶的乌军卡车,破坏谢列布良斯克森林区域的乌军后勤、补给与轮换。别斯克列斯特诺夫观察到乌军对俄军光纤无人机攻击感到意外,因其不习惯在此类复杂地形遭遇无人机作战。一名乌军人员于2025年7月中旬指出谢列布良斯克森林存在大片争议“灰色地带”, likely 源于无人机在该林区的日益频繁使用[23]。森林与茂密植被等地形特征有时会绊住光纤电缆,导致无人机与操作员断开连接,但成功率显然足以影响乌军作战[24]。
俄军正借助改进型侦察无人机,以精确导弹打击乌军近纵深区域训练场。自2024年末以来,俄军在侦察无人机支援下至少对乌军训练场、军事基础设施与部队集结点实施七次精确导弹打击[25]。乌克兰陆军最新报告显示,俄军于七月二十九日袭击一处乌军训练场,造成三名乌军人员死亡、十八人受伤;俄方消息源声称俄军使用“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打击了切尔尼戈夫州一处乌军训练场[26]。俄军还曾于六月二十二日袭击赫尔松州乌军训练场;六月一日袭击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训练部队;五月二十日袭击苏梅州距国际边界五十公里处的演习场;三月一日袭击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切尔卡斯克训练场;2024年11月3日袭击扎波罗热州扎里奇涅(前线以北十五公里处)的旅级集结;以及2024年9月4日袭击苏梅州别兹德雷克(苏梅市以西三公里处)的部队集结[27]。受影响的乌军训练场与部队集结点均位于前线或近前线区域,表明俄军通过侦察无人机与“伊斯坎德尔”导弹的组合运用正在实现有限战场空中遮断效果。
俄军正通过改进型战术无人机打击乌军近纵深区域的军工与民用基础设施。俄军开始利用增程或其他改型战术无人机,瞄准主要前线城市的乌军工与民用基础设施——此举既作为俄军远程无人机与导弹打击组合的一部分,亦 likely 旨在建立超越常规二十五公里炮兵射程的持续火力控制。乌地方官员报告称,自2025年初以来,俄军积极在打击组合中使用“闪电”、“切尔尼卡”与“兰开斯特”无人机,攻击哈尔科夫、苏梅、克拉马托尔斯克、扎波罗热与赫尔松等城市的工业基础设施、医院及征兵办公室[28]。俄军还使用战术无人机对近纵深区域定居点建立持续火力控制。俄军每日以超七十架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持续打击多布罗皮利亚——部分俄方消息源称该地是波克罗夫斯克方向乌军重要后勤枢纽[29]。
俄军正通过利用改进的技术与新型无人机协同战术实现部分战场空中遮断效果并在战场上推进。近期俄军无人机创新——如提升第一人称视角飞行距离、引入有限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能力、光纤无人机扩散、温压弹头集成、潜伏无人机列装及其他技术适应——正为俄军在乌克兰战场带来重要优势。俄军还将这些技术适应措施相互结合使用,以促进其对乌克兰关键城镇的攻势。不断演变的无人机战术使俄军能对乌克兰后勤、防御工事与军工基础设施实施更复杂的打击。
俄军现凭借扩展的战术无人机飞行距离,能够打击更纵深区域的地面交通线与军事基础设施。俄军通过使用中继无人机(配备无线电中继器,通过充当中继站扩展通信信号)延长了战术无人机航程。[30]俄军“闪电”固定翼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现平均飞行距离可达五十公里——较五至十五公里的平均战术第一人称视角飞行距离显著提升。[31]部分俄军巡飞弹药(如“兰开斯特”)亦能在七十至一百一十公里距离内打击目标。[32]乌方消息称俄军在战斗中较少使用“兰开斯特”巡飞弹药而多用“闪电”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可能因其三万五千美元的单机成本较高且专业无人机操作员稀缺。[33]顿涅茨克州与赫尔松州的乌控区现处于新七十公里战术无人机打击范围内,意味着俄军改进型中程打击无人机日益能够剥夺乌军对近纵深区域关键地面交通线与后勤枢纽的使用权。[34]俄军还尝试使用中程“兰开斯特”无人机在超五十公里距离打击黑海区域的乌克兰无人水面艇。[35]
俄军通过为中程侦察与打击无人机配备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能力、更持久续航电池及增强电子战抗干扰能力,提升了精确打击水平。俄军一直使用“奥兰”等侦察无人机识别后方具有作战价值的目标(如防空系统),并使用较简易的“扎拉”与“超级摄像头”侦察无人机探测即时纵深区域的乌军人员与装备动向。[36]俄军“奥兰-10”与“奥兰-30”侦察无人机配备内燃发动机,使其能在六千米高度飞行,深入后方一百二十公里,续航时间约十小时。[37]“扎拉”与“超级摄像头”无人机采用电动机,可在更短距离与高度飞行且不被热成像仪侦测。[38]俄军改进型侦察无人机很可能使其能对近纵深区域乌军基础设施发动更精确协同的无人机、导弹或炮击,并更精准打击乌军部队集结点。
据报道,俄方研发人员改装“切尔尼卡-2”轻型“飞翼”无人机,使其配备三点五千克大型弹头、一百公里航程及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驱动的光学导航系统,从而能在更远距离摧毁掩体与重型军事装备,并对抗乌军电子战干扰。[39]“切尔尼卡-2”无人机据称使用机器视觉,通过预载地形图像自动抵达预定目标或位置——即使在乌军干扰通信信号的环境中亦然。俄军据称列装了改装版“扎拉Z-16”侦察无人机,配备新通信信道与自主导航能力,并在切尔尼戈夫州博尔兹纳附近距前线超一百公里处操作该无人机。[40]
俄军日益依赖改装光纤无人机以遮断乌军阵地与后勤,并对即时纵深区域乌军装备实施精确打击。光纤无人机并非特别复杂的技术适应(线导弹药已有数十年历史),但俄军自2024年中起得以对乌军施加新战场难题,因这些无人机抗电子战干扰、能对装甲装备实施精确打击,且因结构简单而可大规模部署。[41]乌方消息称俄军光纤无人机在2025年春季库尔斯克州破坏乌军地面交通线中发挥关键作用,此后俄军一直使用该无人机在苏梅、库皮扬斯克、利曼、康斯坦丁诺夫卡、波克罗夫斯克与新帕夫利夫卡等优先方向破坏乌军地面交通线、机动与轮换。[42]俄军2025年初春仅能以光纤无人机打击约七公里战术纵深,但到2025年夏季已将战术纵深扩展至约二十公里。[43]别斯克列斯特诺夫指出,具备更远航程的光纤无人机配备一点五至三千克小型弹头,但该弹头足以瘫痪车辆并伤及车内人员。[44]
俄军正使用光纤控制潜伏无人机(经改装可在地面低功耗待机模式长期运作)伏击乌军地面交通线、人员与军事装备。[45]俄军将潜伏无人机部署于屋顶、山顶与道路等位置,随后无人机降落、关机,保持电子静默与物理静止。俄研发人员将“吉伯纳特”休眠模块集成至俄军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使俄军能让无人机休眠数周并远程激活,对乌目标发动突袭式精确打击。[46]俄军潜伏无人机依赖光纤线缆维持控制,使其对多数电子战系统不可侦测(因其不发射任何射频信号)。换言之,俄军正通过低成本、高杀伤力的潜伏无人机(能从隐蔽位置执行精确打击)实现额外部分战场空中遮断效果。[47]
俄军正尝试通过配备温压弹头的新型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改装型,深度摧毁乌军防御工事。温压弹头(亦称真空或云雾弹)是一种爆炸弹药,通过扩散并引爆云雾状炸药同时抽离周围氧气,产生高温爆炸。[48]俄军开始将“什梅尔”温压武器等温压弹头集成至“闪电-2”与“兰开斯特”无人机,以摧毁乌军战壕与要塞。[49]俄军事博主特别声称,俄军在2025年夏季攻势期间使用配备温压弹头的该型无人机摧毁了苏梅州的乌军防御工事。[50]
俄军日益采用无人机协同战术以优化改进型无人机能力运用并发展复杂作战行动。俄军越来越多使用无人机为地面突击作战创造条件。一名乌军人员观察到,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俄军两至三人小组常在第一人称视角与光纤无人机直接支援下发动突击。[51]另一乌军人员补充说,俄军以三至五架无人机同时攻击波克罗夫斯克方向乌军地面交通线,同时用部署的电子战系统干扰乌军无人机。据报道,俄军在主动干扰乌军无人机的同时使用光纤无人机攻击乌军装甲车辆,有效利用俄军无人机抗电子战优势,阻止乌军使用无人机反击俄军无人机与地面突击。[52]俄军还使用光纤无人机在发动其他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打击前压制电子战系统。[53]据报道,俄军在康斯坦丁诺夫卡方向使用“御”四旋翼无人机瞄准乌军步兵,并运用“闪电”等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攻击乌军军事装备。[54]
俄军开发新型无人机伏击战术,使其能剥夺乌军地面交通线使用权并达成突袭效果。库皮扬斯克区军事行政长官安德烈·卡纳舍维奇于2025年7月中旬称,俄军无人机操作员正在猎杀任何沿通往库皮扬斯克道路行驶的车辆,并在适当时机发动伏击,使得城内城外任何机动都充满危险。[55]乌军人员指出,俄军在康斯坦丁诺夫卡与新帕夫利夫卡方向对乌军车辆采用上述光纤无人机伏击战术。[56]
俄军积极协调各类无人机以在近纵深区域达成作战效果。据报道,俄军通过无人机间协同,改进其战术无人机组合,将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打击距离延伸至三百公里。据报道,俄军发射由两架侦察无人机与一架打击无人机组成的打击组合,其中位于中间的侦察无人机(如“奥兰”无人机)履行中继无人机职能。[57]例如,据报道俄军使用该战术侦察了波尔塔瓦州米尔哥罗德附近(距国际边界一百四十公里)的乌军机场,很可能在七月九日导弹打击该机场前,使用一架距前线七十至八十公里的“奥兰”中继无人机支援另一架正在侦察机场的“奥兰”无人机。[58]俄军借助扩展航程的战术侦察无人机,促进对乌军训练场的及时精确导弹打击,使乌军近纵深区域更透明化。
俄正利用其“卢比孔”先进无人机技术中心部队提升战区级无人机能力并集成新战术,包括在顿涅茨克州优先前线区域。在康斯坦丁诺夫卡方向作战的乌军人员报告称,俄近期成立的无人机培训与创新中心——“卢比孔”中心——的无人机操作员抵达,标志着俄军战术无人机能力的“转折点”。[59]据报道,俄于2025年初向库尔斯克州部署“卢比孔”无人机部队,其配备光纤无人机的操作员在清除残余乌军突出部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后俄于2025年春夏季将部分“卢比孔”部队从库尔斯克州重新部署至乌东部(主要顿涅茨克州)。[60]据报道,“卢比孔”部队还列装了俄军第一人称视角拦截无人机。[61]
俄军加强对乌克兰地面交通线沿线目标的无人机打击,正对乌军沿整个1200公里战线施加新的复杂无人机探测与防护需求。乌军正沿繁忙高速公路与重要防御阵地安装简易反无人机网,以对抗各类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与游荡弹药。[66]俄军正通过使用无人机群在防护网上撕开缺口,并利用战术无人机在网状隧道出口附近徘徊,迅速适应这些反无人机网措施。[67]乌军人员指出,其对抗俄军光纤无人机的唯一有效手段是小口径武器,但随着俄持续扩大光纤无人机生产与使用,该手段正被证明效果渐弱。[68]乌军还需开发新型雷达与无人机识别方法,以应对不发射射频信号的潜伏无人机与光纤无人机。[69]
进一步的无人机技术适应可能使传统电子战与防空反制措施在战场上失效。乌军电子战系统对抗新型抗电子战中程无人机效果渐差,但电子战系统不太可能完全过时,因为无线电控制的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凭借其简单性与低成本,很可能继续在战场上大量存在。别斯克列斯特诺夫观察到,安装在卡车上的乌军电子战系统效能正在下降,因为俄军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操作频段范围扩大,使乌军难以有效反制。[70]别斯克列斯特诺夫报告称,乌军没有足够固定式电子战系统来保护所有纵深30至40公里的后方区域,需要额外系统来防御抗电子战光纤无人机。[71]传统防空反制措施可能不足以抵抗大规模战术无人机,因其数量稀缺且操作与规模化成本高昂。乌克兰无人系统部队报告称,传统防空导弹成本可达100万美元。[72]乌军机动火力组击落飞越前线、在更高高度飞行或处于休眠待激活状态的战术无人机也可能面临更大挑战。
乌克兰可通过紧急开发战术动能反无人机系统,阻止俄军实现有限的战场空中遮断效果。乌研发人员亟需为战场及近纵深区域的长程“天竺葵”无人机与战术无人机开发多种新型低成本动能反制措施。乌研发人员已列装部分战术无人机拦截器,如成本300至500美元的“百舌鸟”第一人称视角拦截器,可瞄准俄军侦察与打击无人机。[73]乌军于2025年4月发布据称显示“百舌鸟”拦截器瞄准俄军“超级摄像头”与“梅林”侦察无人机的影像。[74]乌研发人员近期测试了机器人防空模块,可配备机枪,设计用于接战低空慢速飞行目标。[75]据报道,乌军还计划开始使用可重复使用拦截无人机的原型机,通过发射弹丸攻击俄军无人机以降低成本,弥补无人机拦截器产量不足。[76]
乌克兰还需继续开发电子战系统与反制措施,以压制前线仍大量存在的无线电控制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别斯克列斯特诺夫指出,无线电控制无人机在“百分比上仍占主导”,且俄方很可能出于成本效益将继续将这些无人机与更先进的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及游荡弹药结合使用。[77]乌需开发能更远距离压制无人机的新型电子战能力。
西方应继续投资乌克兰反无人机创新,因为美国及其盟友在不久的将来可能面临类似现代战争困境。中华人民共和国似乎正强化对俄无人机及反无人机系统生产工作的秘密支持,并很可能正汲取宝贵技术与战术经验以满足俄部件与装备订单。俄、中、朝、伊的对手联盟可能在未来对美或其盟友的战争中运用这些经验。
俄军当前在前线的技术优势令人担忧,但很可能只是暂时的。乌克兰适应环境、开发新反制措施及创新现有技术与战术的能力,是决定俄军维持实现战场空中遮断效果努力的关键速率因素之一,此效果在2025年春夏季一直为俄军推进攻势提供支持。